受控滚动。管道钢板、船板、锅炉板、压力容器板、低碳微合金化高强度结构板等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。根据钢种、规格和产品性能的要求,采用两段控制轧制和多片交叉轧制。在交叉轧制两片钢的情况下,当轧制一片钢时,另一片钢在一侧的辊道上被加热。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厚度较薄的板坯和厚度规格较薄的产品。在交叉轧制三块钢的情况下,当轧制一根耐磨泵管并且在辊道上方冷却另外两块钢时,当温度达到目标值时,进行第二阶段轧制。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大板坯厚度和厚轧制厚度的产品。控制轧制一般分为* * *阶段轧制、温备用轧制和二阶段轧制,其轧制道次、温备用温度、压下量和最终轧制温度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要求。一般起始轧制温度为1050-1150,* * *阶段轧制有6-9道次,压下率占总压下率的50%-60%,中间温备用温度为850-880,第二阶段轧制有5-6道次,压下率占总压下率的40%-50%,成品最终轧制温度为770-850。(1)除鳞:一般情况下,除鳞在* *道次轧制前进行。此外,原则上,除鳞应在每一阶段的控制轧制预热后、成品道次轧制完成前以及纵向轧制(延伸轧制)开始前进行。(2)压下量和轧制速度:在轧制过程中,道次和压下量的选择应与轧机的主传动和机架容量相适应,并根据轧件在加宽轧制前、轧后和轧制过程中的宽度选择合适的压下量。在成形轧制和加宽轧制中,轧制速度应等于或低于基本速度;在纵向轧制或轧制长度阶段,随着耐磨泵管温度的降低,厚度减小,长度增加,应逐步减少减少量,提高轧制速度。对于薄规格钢板,在最终轧制和最终轧制前的后续道次中,应尽可能采用更高的速度,以促进轧件的变形。辊道上方的轧件又冷又热。辊道应连续前后摆动,以避免轧件表面因轧辊吸热而出现横向黑色痕迹,并保护轧辊不受损坏。
轧制后冷却。轧后冷却由加速冷却系统组成。根据产品性能所要求的冷却速度和最终冷却温度,采用ACC系统。ACC系统可以满足大多数产品要求的加速冷却或直接淬火工艺的要求。对于需要进一步提高强度、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的产品,应在控制轧制完成后立即进入加速冷却装置进行控制冷却。加速冷却装置同时喷水冷却钢板的上下表面,钢板温度从770-850快速下降到450-600.加速冷却钢板的厚度一般大于10-12毫米,要求冷却装置保证钢板的纵向、头尾和中、横向、上下表面温度均匀。钢板的冷却速度在5~30/s的范围内(取决于水温和钢板厚度)泵管。当钢板厚度大于20毫米时,冷却速度* * *为20/s,主要是为了保证钢板厚度方向的均匀冷却。热矫直。钢板通过ACC冷却装置辊道后,由热矫直机输入辊道送至热矫直机进行矫直。钢板的热矫直温度一般为600~800,较薄钢板的矫直温度为450550,较厚钢板的矫直温度可超过800。